“买前没做功课,买到了4个扣子的,才知道是大忌:活人的扣子是单数,双数是寿衣!”临近春节,不少人购买新中式服装,不过网络上流传的“新中式穿着讲究”科普吓坏了消费者。
不少人一本正经介绍传统服饰中扣子奇数吉、偶数不吉,还有人说偶数扣子、右衽是丧服,有人甚至为了“避雷”特地将新买的衣服扣子剪掉,凑成奇数。
传统民俗中
真有这么多讲究吗?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扣子要穿单数没有证据
随着“新中式”年服流行,年服禁忌等话题重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。前几天,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间上架的一件新中式衣服引起争议,这件衣服上是双数盘扣,被不少人批评“表面打着新中式的旗号,但是却一点都不尊重传统文化”。
其实,传统服饰中,扣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介绍,传统服饰中纽扣的使用要比系带晚得多,古人多用两根绳子或丝带来系结,以带为汉服的主要系缚物,不仅尊重了自然和谐与讲究文明礼仪的人文思想,还利用衣带制造出飘飘欲仙的动感美。最迟到元代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圆头纽扣,以更好的闭合方式替代系带,经明代发展直至清代,纽扣才开始真正普及。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曾在《上海女子图鉴》《许你浮生若梦》《祝卿好》等多部古装及现代电视剧中担任造型指导的王海婷告诉记者,传统服饰有形制一说,确实存在一定的标准或规范。“我就犯过一次错误。”有一次,一位老先生找她定制一件“新中式”的男士单衣,“用的是考究的香云纱布料,扣子做的是暗门襟,我在裁缝那里定制好后,没去看,直接快递走了。结果衣服上用了六颗纽扣。收到衣服的老先生很了解传统文化,委婉地跟我说,这件衣服不能穿,能不能改?对于懂的人来说,还是会有所忌讳。”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是否如不少网友所言,穿双数扣子的服装就是坏了老祖宗规矩?方云介绍,在民间有部分区域的观念认为,衣服上的扣子不能用双数,因为有“四六不懂”和“四六不成材”的说法。“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确有数字观念与崇拜,但不能简单以单数吉、双数凶而论。从中国服饰历代变革演进过程中,纽扣形制以及数量一直在变化,并未有证据显示固定为单数或双数。”
需要放在传统形制概念下谈
至于服装中左衽、右衽的争议,同样需要放在传统形制的概念下去理解。方云介绍,中国上古时代服饰形制多是胸前交领,衽,也就是衣襟,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,将右襟掩覆于内,称右衽,反之称左衽。
在春秋战国时期,服饰的“左衽”与“右衽”成了人们区分不同地区、不同民族的一个显著标志。如《论语•宪问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《战国策•赵策二》:“被发、文身、错臂、左衽,瓯越之民也。”可见,“右衽”是中原地区华夏民族服饰的重要标志,而“左衽”则成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。
“交领右衽”是汉服改良变革中稳定保持的样式,这和古代中国的方位和阴阳之说有关,“左为天为阳,右为地为阴”,遵循自然法则,左襟盖右襟,天和阳在上,地和阴在下。传统服饰礼仪不仅表现在对生者的要求上,也表现在祭祀时的衣服以及丧服上,包含了中国人对天地、祖先、死者的敬畏。《礼记•丧大记》中有这样的文字:“小敛大敛,祭服不倒,皆左衽,结绞不纽。”即表明在世者交领右衽,阳盖阴,右侧系活结,便于右手解开;逝者交领左衽,阴盖阳,左侧系死结,永不解开,从此安息长眠。此外死者的衣服不用布纽,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,以表示生死不同、阴阳有别。
“从汉服形制来看,关于左衽、右衽有明确记录,可以探讨,但仅从禁忌角度来谈,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在方云看来,现代服饰规制没有那么严谨,尤其新中式带有设计上的创新意识,不必摹古。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“其实,大部分人只是纯粹喜欢这件衣服的样式、花纹或形制。”对于穿衣要不要讲究形制与忌讳,王海婷觉得见仁见智,享受服装之美也是值得提倡的。“就像传统的大家闺秀穿马面裙,讲究走起路来不露绣花鞋;亚运会上啦啦队穿着改良版马面裙为赛场助威,也是很美的。”
扣子不乱穿,只是在特定时期
一句扣子不能乱用的“科普”在网上引发热议,或许和近现代有过类似的民俗禁忌有关。方云介绍,在对扣子数量的讨论中,确实有涉及服饰的社会规范的案例。她在对上海浦东土布纺织技艺的区级非遗传承人、土布收购商人王雪根做口述访谈时发现,扣子的特殊数量曾体现在一些行业暗语中。王雪根年轻时做裁缝出身,他谈到新中国成立前上海对服饰的讲究,“我们当时做的衣衫,中式的七档饰扣,两边有怀表袋。这个纽扣也是有讲究的,五档纽扣是平民百姓穿的;七档饰扣,月亮弯怀表袋,是上海滩的‘白相客’;六档、十一档是练功的,十三档是拳师,如果你没有武功却穿十一档的饰扣,这是要被人打的。所以一般的老百姓,打工的人,只能穿五档纽扣的。”
可见,在一段特定时期,纽扣数量在服饰中确实有一定的身份区别性。但在当代社会,凭借几句捕风捉影的禁忌就妄加定义什么扣子数量能穿、什么不能穿,甚至要别人“扣子不对赶紧扔”实在有违常理,无怪乎有人指责“新中式的‘新’是新在封建迷信上吗?”
方云建议,大众购买新中式服装,应以美观、实用为主,不必为陈旧观念束缚,“随着科技进步,衣服扣子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。一些智能服装甚至不需要扣子就可以保持固定。这种技术的出现不仅简化了穿着方式,也提供了更多时尚选择。”
网友关于新中式服装讨论
在王海婷看来,传统服饰的使用或穿着应该看具体的场合,在影视剧或大众媒介上进行适当的科普或传统知识的普及,也存在一定必要。比如,涉及古装剧的造型设计时,尽管在色彩运用上会有所夸张或修饰,基础的形制规范一定要遵循当时的时代背景,不能抹除时代的服饰特征。“不过,我做过一个宋代的小短剧,制作方找了一家专门研究宋代男子服饰的赞助方。衣服拿过来以后,大家发现太写实了,宽袍、不显腰身,现在看有点‘拉低颜值’。现代人的审美跟当时已经不一样,不能完全照搬。”她表示,对普通人的穿衣来说,只要个人喜欢或能显示美就好。“如果因为对汉服或新中式感兴趣,进而深入了解服装形制,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。现在越来越多商家也很专业,我遇到过两个做汉服的姑娘,把宋朝的制式研究得很透彻。”
某种程度上,“新中式”年服的流行与当下“国潮风”兴起有关。前不久,王海婷参与的一部现代剧在苏州老城区拍摄,取景地附近就有一条汉服街。“街道沿着一条小河浜,走进那条街,男女老少全部换上汉服,发型也很专业,有一种‘穿越’的感觉。这说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可,把汉服发扬光大,这也是一种美。”
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
用户评论